(资料图片)
如何让当事人在最短时间内兑现权益,是人民法院推进“执源治理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近日,荔波县人民法院茂兰法庭实质性化解一起侵权纠纷案,被告蒙某当庭支付完毕赔偿款7500元,真正实现了“案结事了”。
2022年1月,原告莫某与被告蒙某因琐事发生争执,后被被告蒙某打伤。事后双方在派出所达成和解,被告蒙某出具欠条一张,载明向原告莫某支付15000元作为补偿原告的医疗费等损失,并承诺于2022年6月5日前付清。因被告蒙某未按照约定支付赔偿款项,原告莫某遂提起诉讼,要求被告蒙某支付15000元及利息。
承办法官经庭前调查了解到,本案原、被告原系朋友关系,且被告已经实际支付7500元,尚欠7500元,案件基本事实清楚、争议不大,庭前调解空间较大,也更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,遂组织双方进行了庭前调解。经过法官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的劝说引导,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,被告当庭微信转账支付完毕,原告出具收条,案件圆满解决。
荔波法院积极探索“调立审执一体化”模式推进执源治理工作,通过加大诉前调解、庭前调解、判后督促、执前和解等阶段工作力度,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,以最短的时间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,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数量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、满意度。
原标题:《侵权赔偿庭前兑现,执源治理初显成效!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