盼望着,盼望着
(相关资料图)
“五一”假期终于来了!
不少人相邀结伴、踏上旅途
涌动着的文旅活力
呼唤更多市场主体紧跟市场需求
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
努力以高品质赢得好口碑
然而
一些地方“不合理低价游”、
导游辱骂游客、
强迫购物等现象有所抬头
值得高度关注
(图片来源 | 经济参考报)
“不合理低价游”
为何屡禁不绝?
如何治理才不会让乱象
“春风吹又生”?
“不合理低价游”乱象丛生
低价游是指以相对较低的价格,享受旅游产品或服务。通常这样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会采取一些节约成本的方式,例如选择低价航班或酒店、降低旅游团的配套服务等。在一定程度上,低价游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旅行需求。同时,低价游的出现也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竞争,提高了行业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低价游本没有问题,少花钱也能玩得好。但是,却有不法分子钻空子让消费者跌入消费陷阱,“不合理低价游”现象屡禁不绝。
今年1月,有游客举报称,其与家人通过旅行社报名参团赴云南旅游,被旅行社要求在行程中必须增加自费项目。经查,该旅行社在与旅游者签订合同时,要求旅游者必须缴纳保险费及洱海花海门票、洱海船票、吉普车费等费用,否则不能与其他旅游者同团游玩。该行为违反了《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,依据《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,相关部门对该旅行社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。
2022年7月22日,徐女士向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消委投诉,称其父亲于2019年至2022年间,常常参加该县城某公司组织的低价两日游,行程中参观了收藏酒。公司向他们宣传一款价值6000元(25公斤/坛)的藏酒,在未来价格至少可以上升到12000元/坛。徐大爷先后从该公司购买了6坛酒,共计花费35994元,并获得赠送的24瓶“高档”酒。经调查,徐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。后经安岳县消委调解,因赠送酒徐大爷已饮用了4瓶,该公司同意按照每瓶200元的价格予以扣除后,其余酒全部退货退款。
(图片来源 | 新华社)
除此之外,还有虚假宣传、捆绑销售、隐形消费、服务质量差、信息不对称、走马观花式游览、安全问题无法保障等花样,“不合理低价游”俨然已催生出一条连接上游组团社、下游地接社、导游和购物店的灰色利益链。
然而,身陷“不合理低价游”困局之后的消费者,轻则被“苦其心志”,饱受语言凌辱、精神折磨,讽刺挖苦、指桑骂槐算是好的,高声斥责、破口大骂也不罕见;次则被“饿其体肤”,遭受各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刁难,譬如不给饭吃、不给房卡、不准提前走出购物点等;重则被“劳其筋骨”,双方冲突由语言升级到肢体,游客因不购物而受皮肉之苦的事件时有所闻。
治乱象才会有明天
可以看到,包括“不合理低价游”等在内的一些乱象,成为了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顽疾和毒瘤,严重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市场秩序关乎旅游业的生命力,与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,对增强旅游消费信心、维护旅游目的地形象至关重要。唯有治乱象,才会有明天。
商家需要明白,唯有价低质优的产品才能受到欢迎,真正的高性价比永远有市场。旅行社应与游客规范签订旅游合同,不得擅自变更行程。导游应提升综合素质与服务质量,树牢“诚信为本、服务至诚”理念,规范提供服务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,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,诱骗旅游者,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。
(图片来源 | 新华网)
各地应当转变推广方式,打破一味以低价换客流、以购物补低价的观念,以更吸引人的风光、更有特色的民俗、更有品质的服务吸引游客。价格优势的确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,但切不可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,以适当方式为当地旅游业赢得合理的价格优势。同时,相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力度,建立舆情监测和迅速响应机制,畅通举报投诉渠道,提升处理效率,及时维护好地方旅游品牌形象。
广大游客也要增强法律意识,仔细甄别、理性选择合法正规的旅行社,自觉抵制不合理的低价旅游产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五一”小长假来临之前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专门发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》,旗帜鲜明地对“不合理低价游”说不,亮明的是整治乱象的坚定态度,拿出的是治理乱象的具体举措,一方面能够降低市场乱象对游客出游信心的影响,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旅游市场良好秩序的营造。
(图片来源 | 新华社)
规范旅游秩序是重要一环,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、满足旅游消费新需求则更关键。随着旅游市场发展,我国旅游消费呈现出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的特点,广大游客的需求更为多元化、个性化。这对旅游市场来说,既蕴藏着新的增长点,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在此背景下,“不合理低价游”等现象的存在空间只会越来越小,粗放低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也会被逐渐淘汰。持续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,在品质特色上下功夫,在精益求精上做文章,才能真正赢得口碑、赢得市场、赢得长远发展。
明明白白去旅游
多管齐下,方能让“不合理低价游”无处可躲。“五一”假期来临,明明白白去旅游,一份防坑指南,帮您避开旅行途中的“坑坑洼洼”!
收藏
实用电话
高速公路报警电话12122
全国铁路客服电话12306
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
城建服务热线12319
国家旅游服务热线12301
春光无限好
恰是出游时
小编也要收拾收拾行李
踏上旅途啦!
来源 | 中国经济网、人民网评、人民日报、广西新闻网、广州日报、北京青年报、桂林市文旅局、大连市文旅局
编辑 | 杨虹
主编 | 蒋琳
监审 | 钟倩
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如遇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“农视网”